昨天(6月30日)是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的日子,在“一国两制”制度安排下,香港与祖国同进步共繁荣。今日之香港,经济稳步增长、市场繁荣、贸易活跃、就业稳定,往来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各界人士对此都深有感触。那么回顾香港20年走过的步伐,香港经济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?
1997年7月1日,随着中国国旗缓缓升起,标志着在经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后,香港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。伴随着香港回归的,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,香港也随之经历了不平凡的20载。
1997-1998的亚洲金融风暴、港元受狙击、楼价大跌、2003非典疫情爆发、2008-2009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等。这些标志性事件对香港人来说仍历历在目。不过,在风暴过后,香港都总能像凤凰一样,浴火重生。
香港楼价在1997-2003最多下跌了七成,但现在比1997年高峰上升五成。恒生指数也经历了相似的振荡。过去20年,香港经济年化增长率为3.5%,比很多欧美先进经济体高。时至今日,香港仍是国际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,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4位,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发表的《经济自由度指数》报告中,香港连续23年名列全球最自由经济体。
全球经济和政治生态在过去20年出现重大变化,香港在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实在得在不易。其中,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,是香港赖以保持安定繁荣的基石。与国内经济的进一步融合,更引领香港踏上新台阶,这在经济、金融、民生等各方面都得到引证。在经济方面,2016年,来自内地的旅客超过4,200万人次,占全部旅客总数约75%,成为支撑消费的一大力量。
内地也是香港主要的投资来源地,截至2015年底,内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市值计近4,200亿美元,占所有来源地的26.5%。在国家的政策,包括QFII、RQFII、基金互认、沪港通、深港通及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政策推动下,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,更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。
香港金融业迅猛发展
香港在金融效率、金融自由及集资金额的国际排名首屈一指。香港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,资本市值总额约26万亿港元(33300亿美元),每日平均总成交金额达600多亿港元。
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。瑞士洛桑管理学院(IMD)近日发布《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》,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。
作为香港回归20年的亲历者,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用“不简单”三个字来评价回归20年来香港的经济表现。董建华说,这20年来,香港能逆境中砥砺前行、重焕生机,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中央政府关键时刻的大力支持,这个过程真的不简单。
当然香港金融业蓬勃发展的背后,进一步突显了香港经济结构单一化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的短板。事实上,金融服务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占比从1997年约10%,上升至2015年的接近18%。其余三大支柱产业,包括: 旅游、贸易及物流、专业服务等的合计占比则维持在37-39%。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,从事金融服务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仅从1997年的5.4%,上升至2015年的6.5%。由此可见,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并未能令大部份人受惠。
而想要解决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,并令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,香港必需要完善产业结构。实际上,香港的教育和科研都达到国际水平,但自身市场较小,也缺乏工业基础的支持,因此往往未能将科研成果商品化。
“粤港澳大湾区”的构建正好为这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。在顶层设计下,香港与广东省邻近9市在人、财、物方面的交流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,这将可有效扩大香港的潜在市场规模,并可更好的利用这些城市在工业上的优势,优化产业结构。未来几年,大型跨境基建逐步落成,包括高铁、港珠澳大桥等。
广东省政府年初发布的《广东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意见》中,明确提出要提高粤港澳通关便利化水平。可以预期,香港与内地的金融业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后,下一步将会是更全面的人流和物流的互动。
这些为香港与广东省9市的长期合作、共同发展殿下良好基础。除了加强与内地城市的合作外,香港也应抓国家推动“一带一路”的战略机遇,强化作为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人角色。
长久以来,香港都扮演着国内企业走出去和把国际资金引进来的角色。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,香港作为融资平台的角色将可进一步得到强化,服务的市场也将大大延伸至沿线国家和地区。这不单对金融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,其他专业服务,如会计、法律等领域的需求也必然得到提升。
背靠祖国,面向世界
背靠祖国,面向世界,这是香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原则。香港经济的不俗表现,与享有的“一国”和“两制”双重优势分不开。
内地是香港第二大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和最大的出口市场,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、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内地企业首要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及国际融资中心。
香港回归20年以来,与内地的经济融合愈趋紧密。2003年,内地与香港签署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》(CEPA),促进了两地经贸合作和发展。2015年,在CEPA框架下签署的《服务贸易协议》,基本上实现了两地服务贸易自由化。
香港营商环境优越,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投资者,是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的热门地点。近8000家国际和内地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、地区办事处或当地办事处。
香港是重要的集资平台和资产管理中心。2016年香港首次上市集资总额达1950亿港元,蝉联全球第一;香港亦是亚洲领先的资产管理中心。2015年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超过17万亿港元;香港拥有超过150家持牌银行,银行业对外交易量超过2.3万亿美元,在全球排名第6位。
香港自2004年成为第一个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离岸市场后,迄今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,最多的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。2016年,全球约七成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额是经香港处理的。
香港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,签订自由贸易协议、促进和保护投资协议及民航运输协议等,大力开拓新兴市场,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最外向型国际城市之一的地位。
“香港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找到自身经济新的增长点;过去是这样,未来也将是一样。我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,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,香港的前景将会非常好。”即将于7月1日就职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说。
回归20年来,香港经济竞争力有增无减,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。为了让更多居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同时改善自然环境,特区政府努力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为市民提供更多、更好的服务。据统计,本届特区政府2016/2017财年投入的民生福利开支较5年前已经增长了70%以上。
世界银行官网最新数据显示,香港在世界银行的“全球治理指标(WGI)”研究项目中法治指标评分从1998年的80.4分提高到了2015年的94.7分,并从2003年起一直稳定在90分以上。
香港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。据2016年数据,香港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81.3岁,女性87.3岁,均为世界第一。特区政府宣布,未来10年将预留2000亿港元推动医院发展计划,兴建更多新医院并扩展医疗设施和服务。
教育投资在特区政府的经常开支中居首位,占整体开支约两成。香港1997年的教育开支大约为373亿港元,2017年已经增加到780亿港元,翻了一番。2017年8月份,香港将开始实施15年免费教育。
在这过去的20年里,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,香港也成功发展为领先的离岸人民币中心,扮演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“超级联系人”的重要角色,并由此分享全球化红利和中国经济起飞红利。展望未来20年,前路充满挑战,但机遇依旧蕴藏在互联互通的大势所趋之中。伴随着香港加入亚投行,以及在一带一路的帮助下,香港必然会再迎来一个辉煌的20年。
力净官方全国统一销售热线:400-603-8886 我们承诺以高效的团队服务精神来配合您的诚意
售后服务电话: 13570415332 邮箱:sales1@gdlijing.cn 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禺山大道91号